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断奶至60-75天大的仔猪通常称为保育仔猪。这是管理乳猪之后的另一个重要生产阶段。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断奶时间(21-28天)的缩短,保育仔猪的繁殖率也随之降低。
保育期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也对其后期发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奶后一周内仔猪体重增加的个体比日体重增加100-150g的个体迟约15天上市。
1.断奶时的应激
集约化生产大多采用一次性断奶的方法,将母猪从分娩舍转移到育种舍或妊娠舍,将仔猪直接或用原始圈喂养一周,然后进入保育舍。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例如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无疑会对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
仔猪由原来的液态母乳和少量开口料转变为全固态饲料来供给,由于它的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它是否能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以及其中的某些特殊过敏因素,是对仔猪的严峻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
集约化养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的环境通常不同。其中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饲喂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去了分娩舍的原始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的环境,并建立了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 管理变化的应激
分娩哺乳的管理与保育的管理不同,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分组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工管理条件上的变化对保育猪的影响不容忽视。
5.流行病造成的压力
由于上述应激中的一种或多种,刚断奶的保育仔猪可能会出现某些疾病,例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将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目前还不容易控制的由蓝耳病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导致在分娩舍健康的仔猪被转移到保育舍后大量发病或死亡。